日前,由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主辦的“低碳節能技術創新聯合體私董會”在北京石景山區金融街長安中心成功舉行。本次會議以“創新驅動 綠色共贏”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專精特新企業、投資機構的近40位嘉賓,共同探討低碳節能技術的協同機制、場景應用及產業化路徑,為推動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會議開場,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明德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氣候治理與“雙碳”目標加速推進,低碳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他強調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肩負著引領綠色轉型的重任,而專精特新企業則憑借技術專長成為關鍵支撐。通過構建創新聯合體,雙方能夠形成優勢互補,加速技術落地。
隨后,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副秘書長吳衛衛分享了低碳節能技術創新聯合體的組成及長效合作機制,強調通過央地國企與專精特新企業的資源互補,形成“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產業落地”的閉環。
中創碳投董事長唐人虎以“低碳場景驅動、綠色協同創新”為核心邏輯,分析了專精特新企業應聚焦“場景驅動”,通過深度解析央國企的低碳需求,鎖定高價值應用場景(如能源管理、工藝優化),并通過聯合體機制實現資源匯聚與信任背書。
時代科儀董事長閆永勤主持了前沿技術討論環節,與會16位的企業董事長展開了深度思辨,立足全球減碳技術演進趨勢,結合我國雙碳目標實施路徑,圍繞零碳工廠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優化、低碳節能技術商業化等細分方向,系統性梳理了低碳技術從實驗室研發到規模化應用的產業化邏輯。
博雅智慧科技董事長陳雷的分享了數字化碳中和打造新質生產力,隨著AI大模型與算力需求的爆發,數據中心能耗問題日益嚴峻。傳統PUE指標已無法滿足行業需求,而博雅智慧自主研發的CCUE(能碳算力)體系通過“碳排放量/有效算力”的創新算法,實現了對數據中心能效與碳效的精準評估。
億宸資本管理合伙人于洪濤進行了新能源產業投資再思考的分析,當前鋰電、光伏、儲能等領域呈現階段性過剩與技術迭代加速并存的格局。他強調,投資需聚焦結構性機會,鋰電領域,可以關注大圓柱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差異化技術路線;光伏領域,應該布局鈣鈦礦、異質結(HJT)等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儲能與氫能中,液流電池等長時儲能與綠氫制備成為重點方向。
互動討論環節中,來自新能源、環保科技、智能制造等領域的16位企業家圍繞內循環產業鏈合作、央地國企協同攻關及2025年行動計劃三大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共商低碳轉型路徑。
商會副會長單位樂氏聯創科技董事長樂嫣提出依托公司碳監測技術優勢,搭建上下游碳排放數據共享平臺,推動設備與管理系統智能聯動,建議聯合央國企開發工業領域碳捕集監測解決方案,助力高耗能行業綠色改造。
商會副會長單位美斯頓科技董事長王新元提出,依托智能電網與儲能技術,推動能源數據平臺建設,賦能上下游企業協同增效。圣福倫電氣總經理張浩介紹電力精益化服務經驗,提出與央國企共建節能降碳示范項目;捷通華聲CEO李長亮展示大模型在綠色制造中的應用,計劃聯合國企打造清潔生產智能平臺。
最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中小企業委員主任劉續浩總結到,低碳節能技術創新聯合體將成為連接專精特新企業和央國企的樞紐平臺。下一步,將推動聯合體與一帶一路綠色倡議對接,助力中國低碳技術走向國際舞臺。
此次私董會的成功舉辦,加強了北京低碳節能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協同、資本賦能與生態共建,一個綠色創新驅動的產業共同體正在加速成型,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動能。
原文出處: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商會官方網站